萧云昊的一句话在朝中掀起了层层风浪,北征是一回事儿,皇帝御驾亲征是另一回事儿,一时间满朝文武都劝皇上三思。 如今皇帝刚刚亲政四年,而且没有立后没有子嗣,战场凶险,若是真的有了万一,这朝中恐怕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萧云昊做这个决定便知道一定会有人反对,但是这一次他不准备妥协,四年了,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天,他想要走过那人曾经走过的路,想看一看那人立下赫赫功勋的北境的风沙与这繁华的金陵有何不同。 年轻的帝王将朝政安排好便换了一身素色的衣服出了宫,他没有做轿撵也没有用銮架,只带了几个侍卫拎了两壶酒便去了太清山皇陵。 萧衍不想被葬在地宫,选择了能看见风雪的苍云岭,但是萧云昊还是在这皇陵边上风景最好的地方给他建了一个衣冠冢,里面是那人出征时染了血的铠甲和那人的配件麟渊。 一身素衣的萧云昊拎着两壶酒笑着坐在了墓碑旁边 “萧哥哥我又来看你了。” 作者有话说: 差不多了 小皇帝快重生了 他最倚重的军中之人都是萧衍当年的亲信
第二十八章 等你及冠挖坟 “小祖宗,这个可不是你能玩的,快给我。” 萧衍一身黑色的劲装追着院子里那个抱着剑的明黄色身形。 “我就看看,看看你也不让?” 也就六七岁的小太子胖胖乎乎的招人疼,白嫩的小手抱着一把黑色的佩剑绕到了石桌的后面。 “麟渊锋利,你莫伤了自己,上次不是送了你一把剑吗?不喜欢?” 萧衍索性坐在了石桌边上,耐心地哄着眼前的小太子。 “你送的是一把木剑,本宫才不喜欢,我喜欢真剑,你送我一把真剑吧,这把就不错,我要这把。” 小太子抱着剑不撒手,怀里的剑通体乌黑色,剑鞘上除了一抹灰色的纹路再无其他,但是萧云昊就是觉得这把剑好看,尤其是骑射课时萧衍用它舞剑的时候很是夺目。 “你看你现在一只手都拿不动它,等你长大了若是还喜欢这把剑我就送给你好不好?” 这把剑的分量萧衍自然清楚,看着小家伙抱着它拖拖拽拽的样子笑了出来。 “多大算是长大?” “嗯,等你及冠。” “那好,那就说定了,等我及冠若是还喜欢这把剑你就要送我。” “好。” 那人温和的应答还在耳边,萧云昊醉了酒滚烫的脸贴在了冰冷的石碑上,闭上眼睛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午后的花园中黑色劲装的青年脸上和暖的笑意。 若是时间可以永远停留在那一刻该多好,他长大了心也大了,他终究成这这天下的主人,如今他想要什么样的剑都可以寻来,只是那个答应送他剑的人已经不在了。 “我就要出征去北境了,那地方你熟,说起来还挺惭愧的,这天下都是我的,但是长了这么大便只出过一次金陵城,要知道当皇帝便要困在皇城中,小时候就多让你带我出去看看外面了。” 萧云昊一边笑着出声一边喝酒,他每个月都会来这山上看萧衍,拎着两坛酒,自己喝一坛,一坛浇在地上。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照在了墓碑上,冰冷的墓碑走了一丝暖色,萧云昊的手温柔的划过墓碑 “我多希望这一次出征是你带我去北境啊,不过你若是在估计定然不会让我去北境的。” “你和父皇说一次出征的时候带上我吧。” 胖乎乎的小手抓着那人束起的箭袖,萧衍伸手捏了捏小太子的脸 “北境的风沙就像是刀子,到时候把你的脸划成一道一道的。” 吓得小太子慌忙用手捂住了脸,引的那人阵阵轻笑。 “既然你不能带我去,那就我带你去吧。” 萧云昊站了起来,喝干了酒坛里最后一点酒,冲身后摆了摆手 “来人,将墓挖开。” 走上来的张福和御林军统帅陆祁都被这话吓了一跳,这些年萧云昊对待萧衍的态度他们都看在眼里,摄政王的衣冠冢边上长年都是重兵把守,现在竟然要挖开? “没听见吗?挖开,将麟渊取出来。” 作者有话说: 小皇帝小的时候应当是个小胖子 那时候的萧衍也不过是少年将军
第二十九章 裴衍走他走过的路 元初四年,景帝萧云昊亲征瓦剌,随身只带了三千御林军和两万京畿护卫营,对于帝王御驾亲征来说这已经算是轻车简从了。 萧云昊这样的安排也让朝中一些武将放了些心,帝王亲征很多时候都是排场比打仗还重要,若是萧云昊真的从金陵抽掉大量兵将随行,一来可能京城不稳,二来粮草紧张南方士兵也未必能够在北境发挥最大的战力。 萧云昊并没有坐马车乘銮架,而是与众将一起骑马,除了步兵先行以外,随萧云昊同行的全是清一色的骑兵。 这一路上萧云昊甚至不惊动途径地的官员,不进城,不惊百姓,走的是行军路线,晚上住的便是临时扎下的营寨,连吃的也并不比寻常士兵好多少。 这一切都被徐辉看在眼里,也被所有的将士看在眼里,年轻的帝王一身墨色铠甲,脸上没有了初登基时的稚嫩,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帝王该有的锋锐内敛。 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四年可以让一个伍长熬成了百夫长,也足矣让一个初入兵营的兵士熬成见惯战场厮杀的老兵。 “还有多久能到濮州?” 大军天亮便出发,中午在一处开阔地开灶做饭,萧云昊下了马,解开了缰绳亲昵地拍了拍马脑袋。 当年随萧衍南征北战的坐骑踏雪在那人去后第二年也死了,他如今的坐骑便是踏雪的后代,他养了三年,只要围猎骑射便会带着它。 “按照现在的速度,明天中午可到濮阳,阳城军会在那里与我们汇合。” 萧云昊在军中没有那么大的架子,这大半月行来,他身边的兵将在他面前也没有了那么拘束,吃饭的时候萧云昊也同他们一起围坐在火堆旁。 “这条路你们可有人走过?” 萧云昊一点吃碗里的菜一边随口问着身边的兵将 “臣走过,那是十几年前了,那时候的瓦剌和鞑靼还不叫这个名字,叫北元。” 卫国公武烈叹了口气出声,转眼间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身边的人也早就不知换了多少茬,但是远处的山峦却分毫未变。 “北元,那还是先帝在的时候,朕记得先帝在时曾经有一次征集二十万大军出兵北元,可是那一次?” 武烈点了点头 “是,共分三路北征,我们现在走的正是当初的中路。” “带兵的是谁?” “中路的将军是老侯爷裴庆,那时候我是老侯爷底下的参将,副将是摄政王。” 萧云昊顿了一下,裴庆正是萧衍的叔父,裴家一门忠烈,裴庆去后裴家就剩下了裴衍,先帝为示亲近,也为了奖裴家一门忠骨赐国姓,从此裴衍便是萧衍。 他回望了来时的路,原来这路那人十几年前就走过了,那时候他是不是也和他吹过同样的风沙。 “那场战争打了一年多吧?” 算起时间那场战争应该是在十六年前,他好像才五岁,他还记得萧衍回来没有一个月他便过七岁的生日了。 作者有话说: 差不多的年纪,萧云昊带着萧衍的配件,穿着一样的墨色战袍,走过摄政王十几年是走过的路 你们的留言是我的动力哦
第三十章 到苍云岭 “是,那一战打的很苦,刚到北境的时候还好一些,等入了冬很多南方的将士吃不消北方的天气,病倒了不少。” 武烈叹了口气,从军这么多年,硬仗打过不少,但要说吃过的苦还真是要数十六年前的那一年啊。 萧云昊身边提拔的不少是曾经跟随过萧衍征战的兵将 “对,末将记得那时候老侯爷下令留了一部分病倒的将士留守东昌府,并没有带到北境去。” 萧云昊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儿,但是他知道那场仗并不是一个富余仗。 “朕记得那一战的将士并不是十分充足。” “陛下记得没错,所以那一仗的兵将后期有一部分是摄政王在当地临时招兵的。” “临时招兵?” 萧云昊就算并没有带病打过仗也知道上战场的士兵之前也是要操练的,临时招兵这也可以吗? 武烈有些苦笑 “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摄政王那时下令,家中只有一子的不招,无后代的不招,当是直接在幽州招的兵,那时我们都以为不会有什么人来主动报名的,却不想裴字旗一打开,便有很多当地的壮丁过来投奔。” 萧云昊心中震惊难掩,他想起来当初随太祖征讨北方,定鼎中原的大将正是裴衍的爷爷,裴家在北境饱受北元欺凌的百姓心中自然备受尊崇。 萧衍的父亲在太祖还在的时候便战死沙场,老侯爷裴庆的大儿子也在十六年前那场战役中阵亡,如今除了老侯爷裴庆并不在京城的小儿子之外,裴家满门忠烈却几乎不剩一人。 晚上的时候大军并没有赶到下一个城镇,只是在山脚下安营扎寨,萧云昊坐在帅账里,处理今天送过来的加急奏章,几个将军进来的时候他刚刚落下笔。 怕是谁也想不到在这潦草搭建的帐篷里,借着微弱灯光看折子的人就是这大梁最尊贵的帝王。 “你们过来的正好,刚才朕接到了秦将军急奏,鞑靼这些日子集结军队,距离檀洲和顺洲已经不到百里。” “陛下,鞑靼如今的可汗吉也继位之后野心昭昭,幽州是中原门户,不能有失,臣建议可以命广平和东昌驻军驰援。” “传令,广平洲和东昌洲参将带兵四万驰援檀顺两洲,明日天明便赶路。” 行军的速度开始加快,一天的三餐改成两餐,但是军中没有人抱怨,这两万的京畿守备军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初随萧衍征战的部队,这几年来是徐辉在统领,不同于守卫皇家的御林军,这两万人是真正经历过沙场厮杀的铁血军队。 越往北走天气越冷,他们到北境需要绕过一个山的山脚,这座山就是苍云山,这天中午萧云昊破例除了吃饭的时候多停驻了一次。 徐辉看着远处的山岭出声 “陛下,那就是苍云岭,王爷便在那里。” 萧云昊望着远处的山峦,不知是不是真如萧衍当年所言,这北边的风沙太大了,吹的他眼睛又酸又疼,四年了,这是他第一次离那人这么近。 作者有话说: 快了,别着急,快重生了 还有两个人物要出场,之后就重生 猜猜是谁 我到大别山了,一会儿给你们在评论区发大别山的照片哦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03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