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顾家长子已经分到三套价值不菲的房产,三子四女也拿到了一笔未知的存款,唯有一直掌权的二子宋世安和五子六女没有任何消息。 世人皆知,二子宋世安并非顾淮的亲生子,五子六女则据说是顾淮某任妻子所生,这下不少人心中慌乱,生怕自己押错了宝。 刘律师假装没有看见场下的暗流涌动,继续宣读着:“……陕省河洛大剧院归四女所有。” 大剧院?这又是个什么东西?大家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要听的是钱是股份,不是这种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宋知时听到这熟悉的地名暗暗心惊,诧异地看了一眼角落里低调的中年女子。 中年女子很淡然,即便被点到名字也岿然不动,屏蔽一切外界的目光。 在所有人惴惴不安中,刘律师接下来的一席话像给这平静的湖面投掷了一枚巨星鱼雷。 作者有话要说: 开新文啦,老规矩发红包。 吸取上一本教训,这本攻第四章就出场,敬请期待。 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梳理一下,方便大家记忆,后文也会出场这些人。 长子:顾洛明 次子:宋世安(男主外甥) 三子:雷子铭 四女:雷子钰 五子:贺姓(不会出场了) 六女:贺姓(不会出场了)
第2章 重生 “本人名下所有基金、古董、珠宝均归次子宋世安所有。” “宋家老宅、顾家老宅及顾氏集团55.3%的股份归次子宋世安所有。” 如果说三子四女拿到了顾氏的金蛋,那宋世安就等于拿到了顾氏会下金蛋的金鸡,尤其是他还拿到了象征权利的顾家老宅居住权。 遗嘱宣读完毕,全场炸锅,众人也懒得再装了,纷纷表达起了自己的不满。 “这遗嘱肯定是假的,顾老爷子是我堂爷爷,不可能什么都没给我们。” “你这还是堂孙子,人家亲孙子还有什么都没有的呢。” “有的人真是命好,明明都不姓顾,竟然也能拿公司全部的股份。” 被内涵、没有拿到任何遗产的两家人:“……” 宋知时好笑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道:顾淮这几个孩子打嘴仗一个比一个溜,个个都有八百个心眼子,也不知道他一生正直,是怎么生出这样的孩子的。 顾淮啊顾淮,你是拍拍屁股走了,留下这么大个烂摊子。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要关心的,外甥成了最大赢家,宋知时在世间唯一的牵挂也了了。 他现在比较关心自己什么时候消散。 没有拿到任何遗产的深衣老者彻底怒了,但他不敢得罪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当家人宋世安,便只能拿其他人开刀:“爸爸生前最宠老二,他拿了大头就算了,凭什么剩下的都给了你们,而我们两家什么都没有,你们是不是在遗嘱里做了什么手脚?” 顾家长子顾洛明看着自己名义上的弟弟,讥讽道:“老五,你这话说得好笑,我们真要改遗嘱,先不说能不能做到,我能只给自己三套房产?再说你姓贺又不姓顾,老爷子凭什么要把财产留给你。” “顾洛明,你不过就是我们顾家养的一条狗,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跟我讲话,我是姓贺不错,但那里面躺的是我亲爹……” “呵,全国谁不知道老爷子是靠宋家发家的,财产归还宋家后人,我觉得很公平!至于遗产……他把我养大,助我娶妻生子我已经很满足了。” “五哥,你别跟他们说了,这根本就是明摆着欺负咱们五房和六房,咱们直接报警起诉他们——” 正当一帮年龄加起来几百岁的老人闹得不可开交时,从外面走进来几个身穿制服的年轻人,他们跟宋世安耳语几句,直接就把刚刚闹事的几个人给锁了起来。 剧情急转直下,一旁的护士医生,眼观鼻鼻观心不说话,医院里豪门继承人争夺之战,他们可见多了。 宋知时没想到临走前还能看见这么一场大戏:“……” 如果说前头宋知时还羡慕顾淮子孙满堂又无疾终老,那么此刻的他也只余感慨。 宋知时一步一步走出医院,在医院书报亭前停下来了脚步。他看见了一本名叫《煤矿大王顾淮自述——我的青春我的家》的书籍,正放在货架上售卖。 “世人皆知煤矿大王顾淮一生红颜无数,更有四子两女,皆非同母所生。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七十年代初,顾淮还有过一位宋姓男妻,现具体名已不可考。但这位宋姓男子的出现,给了创业初期的顾淮一个很大的支持……” “1976年3月,两个人维持三年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在众领导和亲友的见证下,最终分道扬镳。但对方却在回陕省省城的路上,不幸死于车祸……” 这本小说也是宋知时死后才看到的,说是根据顾淮的回忆改编而成,初得到此书,他的内心是讶异的,他没想到自己二十几年跌宕起伏的人生,竟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 在这本小说中,他并非主角,而是一个英年早逝、命途多舛的小配角。 这本书的男主角,正是刚刚医院里过世的老人,也是他的前夫——顾淮。 宋知时祖籍江南,祖上几代都在江宁织造府任职,后来跟随的主家败落,宋家几度被牵连,只能拿着祖传的积蓄,带着后人背井离乡去了陕省。 本以为可以过几年安稳日子,却没想到才过了几十年,朝廷就因为外敌入侵变得动荡不安,改革派为了维护皇室统治,多次出台救国实业政策,当时的宋家倒也出了几个能人,跟着出国留学,又花大价钱买入新型设备,重抄旧业开起了纺织厂。 宋家最辉煌的时代,宋氏纺织厂拥三家分厂,有上千名女工在宋氏任职,产品远销南洋,还一度成为陕省首富。 抗战期间,宋家当家人宋清荣,也就是宋知时的爷爷,用宋氏自己生产的国货对抗洋货的倾销,以实业支持抗战,后在炮火声中,宋氏纺织厂几度被迫搬迁停业。 宋爷爷大半辈子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膝下唯有一子,也就是宋知时的父亲,但他却在宋知时出生前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所以严格来说宋知时是遗腹子。 除此之外,宋知时上头还有两个姐姐,大姐宋知意,二姐宋知音。终于有了男丁继承家业,可想而知宋知时出生时老爷子有多高兴。他直接大摆几十桌流水席,邀请了当时诸多党派领导人和社会名流,也为后来的灾祸埋下了伏笔。 建国以后,宋氏纺织厂被国家收购成为国营纺织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再后来运动开始,宋氏几位当家人一部分远走他乡,剩下的纷纷下狱,得益于宋老爷子的先见之明,宋知时等几位小辈才被勉强保住。 大姐宋知意被远嫁给了京城一个工人,二姐宋知音下嫁到陕省河洛市下辖的某县级农村,连带着宋知时也被强制送到了河洛。 河洛是整个陕省最贫穷最偏远的一个城市,虽处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却并不丰富,放眼望去便是看不见尽头的黄土高坡和窑洞,人们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 不过到了近代,河洛被发现了大量煤矿资源,稍稍有了些发展,但还是让自小生活在繁华省城的宋小少爷极不适应。 不适应还只是次要的,最让宋知时不悦的是,他其实是被迫“嫁”来河洛的。 河洛古称洛安,在古代曾几度繁荣,出过不少名门望族,传说某个以此为封地的王爷,是汉朝某位皇帝的嫡亲弟弟,因其酷爱男色,便准许河洛男男相亲。由此,结契之风盛行,并成为河洛一带旧俗而延续千年。 后来在时代的动荡变迁中,人们发现结契也是不错的选择,皆因男子之间不需要彩礼嫁妆,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而且以前普遍缺少壮劳力,两个男子结契为兄弟,可以一起劳作养家。如果想要子嗣,哪里都可以领养,乡野中多的是没有父母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新的婚姻法,加上结契不利于国家人口增长,这一旧俗就被废止了。但在农村仍然有不少人家会选择结契,而且结契本来也不具有法律效益,如果反悔又想重新结婚也是可以的,所以结契一事屡禁不止。 宋知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宋老爷子打包送到了河洛,户口也被迁到了河洛,跟顾淮结成了契兄弟。 但是两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婚后生活也并不幸福,如书中所写,勉强支撑了三年,“婚姻”就破裂了。 “离婚”以后,宋知时独自踏上回省城的路,谁料这条归家之路,却成为了他的亡命之路。 本来宋知时死了也就死了,可谁知道他并没有去投胎,而是魂魄滞留在了人间。 头几个月,宋知时对自己的状态很感兴趣,当时他魂魄虚弱,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只能每天围着顾淮转,看他下矿井,看他开会,看他洗衣做饭睡觉。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人物整理: 爷爷:宋清荣 大姐:宋知意 二姐:宋知音 男主:宋知时 (这样会不会更容易理解呢?) 防杠:排雷必看,本地有结契旧俗,但并不合法,不喜勿入。河洛这个城市无原型,只是以我去过的几个陕西的城市来写的,是个融合型地域。 不过陕西确实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好吃的巨多,我呆的时间最久的地方是宝鸡,宝鸡也是个很好的地方,虽然我一直高原反应,导致人晕乎乎的,但是那里交通便捷,靠近甘肃青海,去哪儿都可以,还有一望无际的塞上牧场。初到那里,就被一家饺子店惊为天人,但是据说老板夫妇是河北人?反正贼好吃,非常推荐大家去陕西旅游。
第3章 回忆 宋知时偶然从二姐口中得知,大姐夫刘爱民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谣言,硬说大姐的孩子不是自己的种,两个人开始闹离婚,最后还堂而皇之地带着小三登堂入室。 他的死讯传到京城,更让大姐悲痛欲绝。 大姐虽性子柔弱,却也是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小姐,她受不了这份折辱便离婚带走了孩子。 在那个年代,一个刚离婚的女人,又没有工作,抚养一个孩子何其艰难,他的死磨灭了大姐的精气神,没过几年,她便抑郁病逝。 大姐没了以后,大姐夫跟二姐抢起了外甥的抚养权,但二姐自己家孩子一大堆,其实并不适合再养育一个孩子,就在这危急关头,还是顾淮强势出击,把孩子领养走了。 之后宋知时掌握了力量,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他时而外出增长见识,时而会去二姐身边,不过二姐生活美满幸福,儿女们都很有出息,倒也没什么好操心的地方。外甥宋世安被顾淮这个单身汉照顾得妥妥贴贴,宋知时再无遗憾,开始了四处游荡的生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96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