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小说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BL同人
收藏

穿成高俅后我手拿权臣剧本

时间:2023-11-10 20:00:35  状态:完结  作者:公子牙

  李纲闻言会心一笑:“下官明白了。”

  “李中书,这上好的双井茶,再不饮就可惜了。”

  “那下官便以茶代酒,敬太师一杯。”

  “请。”

  “请。”

  翌日

  在高俅及一众大臣的帮助下,李纲的请奏得以顺利通过和实施。

  高俅对此也十分满意,像李纲这种文武双全、力主抗金、忧国忧民的治世能臣,高俅恨不得让他即刻担任宰相之位。

  不过路还得一步一步走,包括李纲力荐的张所、傅亮、宗泽等人,高俅绝对要在退休前将他们推上高位。

  找人这事高俅还是在行的,百年之后的事他管不着,但在他百年之前,他要给大宋留下一副最好的牌。

  如此忙碌近半月后,高俅才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事。

  首先是安抚闹的哼哼唧唧的平平安安,其次是去见来访数次却扑空的李师师,再然后是挑选些像样的礼物给岳家、武大及其他家眷送去,最后,高俅还要仔细翻看着自家的账本。

  “太尉,先去休憩吧,账本一日两日是看不完的。”

  “无碍,左右我也不累。对了,那边应该已经收到消息了吧。”

  吴用点头:“若是快一快,不出十日便能动手了。”

  “嗯,那就好。”

  “太尉可是担心他们?”

  高俅神色不明:“种师道、韩世忠的能力我心里有数,更何况还有卢俊义、岳飞他们从旁辅助,只是……”

  “只是刀剑无眼,太尉担心他们会受伤?”

  “担心是肯定的,我们历经千难万险才走到这,我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好结局。”说到这儿高俅猛的摇摇头:“我在这瞎想什么呢,比起担心,我更愿意相信他们。”

  “学究也愿意相信他们。”

  “好,我们一起等他们的好消息。”

  两月后

  “捷报!”

  东京时报上,禁军大败蒙古部落的消息赫然在列。高俅对此忍俊不禁,想到自己每逢胜利的消息都会刊登在此后,高俅竟觉莫名羞耻。

  不过现在可不是羞耻的时候,如今大军越过金山,王纪剌部被全灭,塔塔尔四散奔逃,此时不趁胜追击,更待何时!

  前方将士奋勇杀敌,高俅也不能拖他们后腿,他的后续计划也可一步步实施了。

  三日后

  宋廷颁旨,封乞颜部首领合不勒为蒙古可汗,代朝廷治理蒙古各部。

  此令一出,蒙古各部哗然,虽然他们不少首领也自封可汗,可这和宋廷封的可汗可不一样,这意味着如果他们不向朝廷称臣,便会遭到大宋朝廷的驱逐。

  “给他们些时间吧,我请旨攻占蒙古各部的本意并非杀戮。”

  “太尉仁慈。”

  “我可算不得仁慈,一切为了大宋而已。”

  高俅种种做法和仁慈沾不上边,可他不得不如此。率先一统蒙古是为防日后之患,他对赵佶说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蒙古统一是大势所趋,若此时不管日后只会有更大的杀戮。

  再者,由他主导的统一会少很多鲜血,他可不会丧心病狂的实施什么清除计划。蒙古草原上生活的不只有大族,一些边陲小族确实难以存活,高俅建城设司也可挽救这些人的性命。当然,前提是他们愿主动投诚。

  如今,高俅给足了他们思考的时间,先礼后兵,大族之道也。

  “对了,让合不勒将八哩丹送来,这人野心大着呢,不得不防。”

  “太尉,不如让合不勒将他的嫡子送来。”

  “不,就送他的次子来。”

  吴用虽不解,但也不再问。高俅看出他的疑惑了,可他总不能解释这八哩丹是铁木真的祖父吧,所以有些事就让吴用不解去吧。

  “民族融合……”

  高俅随即研磨,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建城一事说得简单,但那只是高俅忽悠赵佶之言,真正操作起来可不容易,这其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朝廷各司都复杂的很。

  为免朝廷拖延,高俅准备事事亲为。只是看着自己日益增多的白发,高俅不免感慨。

  唉,我这劳碌的命到底啥时候是个头哦!


第124章 风雨欲来

  三年后

  是日,大雪纷飞。

  高俅躺在摇椅上观赏着眼前的雪景,青墙黛瓦、白雪红梅,好不美丽。

  “琉璃世界,风雨…欲来啊。”

  高俅喃喃自语,吴用此时自后方走出:“太尉,你大病初愈,还是披上大氅吧,免得惹了伤寒。”

  “手里握着汤媪呢,哪里就这么弱不禁风了。”

  “太尉!”

  “算了,拗不过你。”

  高俅任吴用为自己系上大氅,吴用又叫人在一旁的火炉里添了几块石炭才作罢。

  “三年了,也不知武二和花荣他们怎么样了,还有鲁达那小子,平日里嫌他烦,如今许久不见倒是念起他那洒家洒家的驴脾气了。”

  “太尉且宽心,他们前一阵儿不还来信报平安了吗。”

  “许是老了,如今一闲下来就忍不住忆起往昔,学究,记得你我还未相遇时我就将你算计的人财两空,如今却只有你伴在我身边。”

  “是啊,彼时我想破了脑袋也未曾想到算计我的人是谁,如今想来那天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日。”

  “唉,说来……”

  吴用打断高俅:“太尉,能不能别说得我们两个像是已经迟暮的老人似的,武二他们倒是想陪在你身边,这不是想回回不来吗!”

  “前几日我又碰见武大了,他言语间全是对武松五年未归的怨念,他还找花博士给武松测了几个合适的小娘子,说是让我帮着相看相看呢。”

  高俅闻言一扫刚刚头上的阴霾:“我也未曾想到这一战,便是三年。”

  自赵佶颁旨发兵蒙古迄今已有三年,三年来,禁军自南向北,由东至西挺进草原各部,而今大军成功贯穿东西,建起一道东起克吾仑河,西至扎不罕河的防线。

  高俅在汴京也没闲着,经他掌控,朝廷在南部草原的东、西、中三地各建了一座大城,其周围坐落着数十座小城。

  如今草原上已无人不知宋国铁骑的威名,数以百计的草原部落俯首称臣,强如蒙古斯、克烈、乃蛮等部落亦不得不接受朝廷敕授。

  如今大军再向北去便行至土兀剌河,高俅思索再三后还是决定请旨召回大军。不是他厌恶征伐,而是草原地广人稀,加之驻守在原金的守军已经行军至大兴安岭外侧,以如今的人口数量来说,再打下去的话朝廷很难完全把控地方。

  征伐是需要时间的,强如成吉思汗一统蒙古高原也历时十五年之久,如今高俅占了先机夺得了草原四分之一的领土已是极限,之后的路还得徐徐图之。

  “对了,你找我有事吗?”

  吴用这才说起正事:“在中上府新起一座大城的事宜已安排妥当,这是想出资的商人名单。”

  “你看着没问题就安排下去吧。”

  “是。”

  战争可以停止,但城建还得继续,想让蒙古人安分守已,首要之事便是让其从流离的游牧民族改为稳定的畜牧民族。

  然建城耗资巨大,即使国库丰盈也不能全部投之,这个时候商人的用处就体现出来了,高俅以新城的商屋住舍和牛羊的贩卖钞引为利引大小商户投资,这不仅缓解了朝廷的资金压力,同时还能促进商业发展、民族融合,可谓是一举多得。

  接下来高俅就会将发展重点倾向于蒙古和东北各地,只是修路一事同样耗资巨大,高俅不免再次头疼起来,怎么这钱怎么挣都不够用呢。

  “哎……”

  眼前的鹅毛大雪渐渐变得缓慢轻柔,高俅的心也随之宁静下来。

  瞥见去而复返的吴用后高俅疑惑道:“还有什么事吗?”

  “太尉,康王殿下求见。”

  “让他走吧。”

  “太尉,还是不见吗?”

  “我不见他是为了他好。”

  “那我劝康王殿下回去。”

  “嗯。”

  三年前,高俅返京时赵构在济南府处理水患,后来赵构回京第一件事便是来见高俅,彼时赵构已完全成长为一风华正茂的七尺男儿。

  更难能可贵的是赵构注重实事,正常来说,我朝皇子一般是不参政的,但赵构数次请旨平乱,让人不解的是赵佶竟然答应了。

  此番种种后赵构名声大显,加之高俅是他的老师,如此一来便有不少官员属意他争储。

  自此之后,高俅便再未见他。

  吴用再次折返后手里多了个物件:“康王殿下已经离开了,这是他送太尉的狐裘,是殿下亲手打猎所得,他还往后院送了几床新打的棉被,这些东西不算名贵,我便替太尉做主收下了。”

  “嗯。”高俅接过狐裘:“准备份回礼吧。”

  “太尉……”

  “嗯?”

  “属下见康王殿下的神色很是落寞,似有无尽的委屈。”

  “不必说了。”

  赵佶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猜疑心也越发严重。赵构越是风光,高俅就越不敢见他。赵佶允赵构参政这件事高俅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在这种情况下高俅当然要万事小心。

  三年来,赵构无数次求见高俅,但除逢年过节的正常礼数往来外,高俅未曾有一次在私下里见过他。

  高俅对赵构的感情挺复杂的,当初的无奈之举养成了如今行事果断的康王殿下,但高俅又忘不了原历史轨迹里那个懦弱的帝王,未来会如何高俅已经说不清了。

  “不提他了,你刚说康王送来了几床棉被,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否比往年多了些?”

  吴用含笑:“太尉说对了,武大给武松准备的纳彩单上就有棉被,汴京的许多寻常人家也都用上了棉织物。”

  “如此甚好。”

  从前棉花只在两广、福建一带种植,价格不算便宜,如今多了甘肃的一大片种植区,棉花产量愈发喜人。再加上草原上丰富的皮料毛料作物,如今的冬日比往年要好上许多。

  “还不够,远远还不够,此时我算是有些理解杜大家愿得广厦万千,大庇天下寒士之宏愿的心情了。”

  “太尉大善。”

  “大善不敢当,只愿在有生之年尽我所能。”

  吴用还欲言辞时,高满捧着一木盒进来:“太尉,郓王殿下给你送了些药材,他放下东西便走,我只能将东西拿回来了。”

  高俅神色不变:“收着吧。”

  “太尉,郓王殿下他……”

  高俅伸手打断吴用:“既是郓王殿下的一番好意,本官收着便是,其他不作多想。”

  “我明白了。”

  说起赵楷,高俅承认当初有些小看他了。想来也是,他既有状元之才,又岂是泛泛之辈。

  赵楷当初缺了些敏智,自被高俅点了之后,赵楷行事低调,他常年举办诗会,与文人墨客交往甚欢。若说他做了什么“出格”的事,那便是他经常与那些书生作以诗词墨宝捐出,而后说服那些大商人出资救助穷苦百姓,是以郓王赵楷在鳏寡孤独里颇有声望。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