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自成进驻西安,兵分三路夺取陕西三边重镇,为夺取天下夯实了基础。】 望着虚幻地图之中不断扩张的李自成地盘,尤其是新鲜出炉的陕西三边重镇,众人恍然生出时光如水、时移世易之感。 遥想当初李自成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揭竿而起,如今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了这里。 而“陕西三边”更是令众人十分耳熟。 从杨鹤到洪承畴,乃至后来的杨嗣昌、傅宗龙,以及马革裹尸的孙传庭,都担任过“陕西三边总督”,这就是一个专门负责剿灭起义军的职位。历任陕西三边总督,除了降清的洪承畴还活得好好的,其他三边总督大都直接或间接死在了起义军手中! 现在好了,不用再担心下一个受害者出现了。因为陕西三边重镇都落入了李自成之手,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或许现在的李自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陕西三边总督”。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啼笑皆非。 ——什么新型地狱笑话啊,战术后仰!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建国“大顺”,改年号“永昌”!】 随着恢宏的乐曲奏响,崭新的“大顺”政权如一轮朝阳在这片千疮百孔的大地上冉冉升起。随着政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一层又一层官职也被李自成发放了下去——一个完备的朝廷班子基本上形成了。 【十六年光阴如水,昔日的小小驿卒,已经成了大顺之主,而曾经巍峨如山的大明江山,只待他轻轻一推就将土崩瓦解。】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亲率大军渡河,兵分两路向大明都城北京进军!】 自高空俯瞰,广阔的大地之上,一支军队高歌猛进,所过之处百姓如迎王师。 欢快而高昂的民谣声响了起来,男女老少千千万万百姓的声音仿佛化作一股洪流,加持在这支军队的身上,让他们仿佛携带着一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滚滚大势。 这欢快的歌声在中原大地上传荡,化作指指人心的口号,化作无坚不摧的利矢: “家家一缸水,门前迎闯王!”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杀牛羊,备酒浆,盼闯王,迎闯王,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 “民心所向啊!” 历朝历代大明天子神情复杂。 至于其他人,望着高歌猛进的大顺军队,他们眼中都不由露出期待之色。 “这是终于要推翻大明了吗?” 崇祯时期的百姓尤为激动,相较于成天加赋的崇祯皇帝,他们当然更拥戴均田免赋的李自成,只恨不能冲进水境中一起上。 然而,转念一想接替明朝的居然是关外的满清,百姓们期待的神色转而变为黯然。 外族入关的下场,看看蒙元就知道了。 他们已经苦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迎来一个不纳粮的闯王,终究只是一场空吗? “不,绝不可以!” 崇祯末年,已经在李自成治下享受免赋的百姓们尤为激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决不能让满清入关!!” 至于尚未被李自成统治的地区,老百姓都忍不住受到气氛感染,跟着唱了起来。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水镜之中,大顺军队宛如一股龙卷风袭卷中原,转眼之间就刮到了北京城下。 为首的李自成看上去如此意气风发。 【相较于刚刚起家时的艰辛,这一路上他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仿佛时来天地皆同力,一切都是如此顺风顺水。】 【确切地说,短短三个月他就拿下了山西、河北、山东三省、江苏北部以及河南大部分地区,所过之处简直望风而降!】 【三月十七日,他终于兵临北京!】 “啊呀!” 水镜之外,崇祯皇帝朱由俭发出一声惊呼,跌坐于地,面色煞白。 哪怕早已料到结局,他依旧难以接受。 相比之下,水镜之内直面兵锋的崇祯皇帝朱由俭显然更难接受—— 【北京城内,崇祯皇帝陷入了绝境。】 【城外的三大营京兵已经不战而溃,崇祯皇帝所召的勤王军队亦不见踪影,如今北京城的防备宛如纸糊一般。或许下一刻,如狼似虎的大顺军队就会破城而入!】 【可事已至此,朱由检又能如何?】 【他只能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一时间,君臣对泣,场面看上去颇为凄惨。】 【没有人站出来劝皇帝逃跑或是接受李自成提出的条件,只因从前替崇祯皇帝背锅的大臣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背锅的下场。】 【更何况,这些大臣心中只怕早就惦记着该如何花式投降了。反正王朝交替、天命轮转实乃常事,做哪朝的官不是官呢?】 【朱由检顿时陷入彻底的绝望。】 宽敞的大明宫殿中,只见憔悴不堪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绕着宫殿来回环走,最后只能仰天长啸,捶胸顿足,发出泣血悲嚎: “——内外诸臣误我,误我!” “——诸臣误朕啊!!!”
第145章 大明灭亡 “直到现在还执迷不悟吗?” 镜中的崇祯皇帝声嘶力竭,悲怆万分,镜外冷眼旁观的众人却殊无同情之色。 尤其是把握人心满分的汉文帝等青史公认的明君,看向朱由检的眼神简直像是顶级学神在俯瞰一个怎么学都学不会的学渣。 明成祖朱棣一把拍在胖大儿的肩膀上:“你说你啊,怎么生出这么蠢的后代?” 朱高炽龇牙咧嘴,悄悄看向他父皇。 ……啊这,仿佛这不是您的子孙似的? 一时间,众多平行时空或叹或笑。 为大明之亡而叹,也为大明之亡而笑。 叹王朝崩塌瓦解,笑百姓得偿所愿。 至于悲嚎的崇祯皇帝,谁在乎呢? 这一路看下来,他们也算看明白了。崇祯皇帝朱由俭比上远远不足,比下却还有余,与昏庸残暴的历代亡国之君相比,他甚至称得上“贤明”。可那又如何? 多疑无断、志大才疏、性急如火,且毫无担当,总是喜欢找臣子背锅,绝非明君之选。如今都要亡国了,他居然还在甩锅! 倒不是说大臣不能替皇帝顶锅,这样的事历朝历代多了去了,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但那都是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的配合,朝臣虽替皇帝顶了锅,却会得到皇帝的维护与补偿。而崇祯倒好,一出事就主动将大臣推出去喊打喊杀,叫人还如何对君王推心置腹?君臣之间的信任岂不是荡然无存? 而这崇祯皇帝连跟大臣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还怎么指望他管理天下百姓? 【出于为君主讳的缘故,封建社会往往爱将亡国怪罪于红颜祸水或是奸臣祸国。】 【然而真正该怪罪的不是亡国之君吗?】 【除却汉献帝等少数傀儡皇帝,以天子之尊,掌天下权柄,却不能辨忠奸、明是非、诛外寇、护万民,已是罪莫大焉!】 【《道德经》有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没有这般觉悟,怎堪为天子?】 【遗憾的是,崇祯皇帝朱由俭至死都未能醒悟此理,只怪天道不公,诸臣相误!】 【然而明末当真是满朝奸佞庸臣吗? 朱由检只怪诸臣误他,却选择性遗忘了此前多少忠臣能臣被他这个天子所误。明末并不缺用心办事之人,奈何天子难以用之?】 【袁崇焕屡立战功,却因一纸反间计惨遭冤杀;兵部尚书陈新甲在崇祯皇帝的授意之下与满清秘密议和,谁知赔款条件还未签订消息便意外走漏,面对朝中清流的攻击,崇祯皇帝为撇清关系,毫不犹豫将陈新甲这个替死鬼送上了断头台,甩锅甩得飞快。】 【孙传庭忠心耿耿才略颇佳,曾经镇压起义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却被下狱三年之久,甫一出狱就在崇征皇帝的催促中带着兵马新募、粮草未齐的军队上阵厮杀,最终兵败潼关,走上了不归路!】 【卢象昇赤胆忠心倾力抗清,却遭小人掣肘,孤军奋战为国捐躯,死后竟饱受弹劾诬陷,以至于尸体足足两月后才被收敛!】 【一手建立关宁防线、培养出袁崇焕等抗清将领的天启帝师孙承宗以年迈多病之躯为国奔波,却屡遭排挤,只能告病归乡。当清军入关,高阳被围,连县令都弃城而逃,年近八旬、本无守土之责的他却率领全家老小和满城军民齐上城墙誓死抵抗,最终祖孙三代血洒城头,满门殉国,不屈而死!】 【饱受后人唾弃的洪承畴又何尝不是一员不可多得的人才?却被来自朝廷的政治压力逼得不得不仓促出战,被俘降清。】 【可笑的是,当他跪在皇太极脚下剃发称臣时,崇祯皇帝还以为他必然慷慨就义,竟然亲自为他设坛赐祭——对比之下,热孝期间披麻上阵,最终身中四矢三刃、尸骨不全的卢象昇,却连入土为安都万分艰难!】 【唯一载入正史列传的女将军秦良玉,一生平乱抗清,连张献忠与罗汝才都对她避之不及,清军入关时她不惜变卖钱财进京勤王,兄弟子侄乃至儿媳都为大明捐躯赴难,一生抛头颅洒热血,至死方休!】 【相较于其他人,秦良玉还算获得了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赏识。然而如许忠臣良将、能臣干吏都带不动的朱由检,竟然还能大言不惭地将一切归罪于“诸臣误朕”?】 【有没有可能菜的是他这个天子?】 “菜的当然是他!” 虽然是后世常用的词,但当下语境中,大家都能猜出其含义。 汉武帝刘彻便毫不客气地嘲笑起来。 他这人生平最爱的就是忠心又能干的将领,万分难以理解朱由检的“浪费”行为。 大明内忧外患,每一个忠臣良将都值得珍惜,祸祸一个少一个,崇祯还这么瞎折腾? 刘彻表示不理解,并大感震撼。 同一时间,不知多少人骂崇祯瞎了眼。 当他们看见披麻戴孝的卢象昇抱着必死的决心突袭清军,最终全军覆没,战死沙场,看着他残缺的身体被部将紧紧护在身下,后者甚至不惜被射成了刺猬,众人的心也跟着被射得千疮百孔; 当他们看见孙承宗带着满门老小殉城而死,鲜血染红了城头,也染红了每个人的眼睛。 “忠臣战死沙场却不得收殓,小人变节投降反被帝王哀悼……如此睁眼瞎的天子,难怪到头来身边只剩下一群误国之臣!” 气愤至极的众人不禁冷笑起来。 “教我说,他也只配这种货色!” 不知何时,一曲哀乐缓缓奏响。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见谈判迟迟无果,李自成终于挥军攻破北京外城。】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86 首页 上一页 1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