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抬起头,直视天颜:“日后的陛下,并非今日的陛下,今日之陛下,得此天论,也未必会成为日后之陛下。” 他这番话说的绕口,汉武帝却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 是啊,得此天幕,不正是为了改变未来之不幸? 如果以后做了错事,那现在也不用等到晚年再去悔改,提前做出布局便好。 农事改进,不必等到几十年之后,犁车的画像已经在天幕中为众人所见,掌管农事的官员只需要看一眼,便能够记住其中的机括结构,将之推广于万民。 有大旱之灾,也不用战战兢兢地等那一日的到来,提前一年有用,提前三年更好,若是提前十年便做好准备,应对起来岂不是更得心应手? 开疆拓土以至于赋税疲民,只是征战并不能草率地停下,天幕也对朕的功绩赞赏有加,说明这番事业还有继续进行的余地。 日后之朕并未注意到出征与民生之间的平衡,那今日之朕早做商量,岂不善哉? 汉武帝仰天大笑,抚掌道一声好,对东方朔的见解很是赞同。 “东方卿所言是,朕既得天道,便是有如神助,应当高兴才是!” “朕大汉自此,便将在神助下,有千年国祚,生生不息!” 正当汉武帝将天幕的出现引以为神迹,不吝言辞地夸奖时,祁衡已经将犁车的界面切回那个视频。 【不过,这最后一罪,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地方。 纵使汉武帝如何后悔,在思子台上如何想念戾太子殿下,他对神明方士的盲目追求,也都已经成为了西汉世上不可磨灭的伤痕。 这更是他自己内心深处难以自我原谅的深渊。】 紧接着,视频也显露出最后一个小标题: [七宗罪:迷信方士,巫蛊之祸。] ---- 汉武帝:我的天,神迹啊,快多给朕讲点 天幕啪一个新画面:巫蛊之祸告诉我们,迷信害死人~ 感谢在2023-04-02 14:06:21~2023-04-03 15:19: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伊姆鲁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7章 汉武帝看着满屏的“盲目追求”、“迷信”、“巫蛊之祸”等明晃晃的贬义词,和他向来最为信奉的鬼神方士之说放在一起,心神俱震。 甚至就在刚刚,汉武帝还在把天幕视为神明的恩赐,正欲顶礼膜拜。 天幕的这番话语义太过明显,就像是一盆冰冷的水,给这位自信傲慢的壮年君主浇了个从头到脚。 旁边的公孙卿听了只觉得自己大难临头,悄悄地在长袍下挪动着脚步,想要缩进身后的群臣中,当一只没有人注意得到的鹌鹑。 这哪儿能让他如意,这位可是天子身边现在最受宠的方士,谁也不敢跟他贴着,生怕待会引火烧身。 于是花园中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公孙卿越往哪儿靠,哪儿的人群就会空出一片空间来,仿佛他是一个舞池中的歌星,走到哪儿都会引起“空气”的聚焦。 要不是长安宫里无处可逃,公孙卿恐怕都想直接冲出宫殿,溜之大吉。 【要说起这一段历史,就不给大家放他的视频了,直接我来讲吧。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西汉时期对鬼神之说非常迷信,而武帝“尤敬鬼神”。 秦汉时人对方士的迷信是由来已久的,正因为汉武帝的支持,方士文化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几乎是达到了一种顶峰。 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这种思想便已经初露端倪,徐福、卢生等一系列装神弄鬼,鼓吹蓬莱长生不老之士的粉墨登场,使得这种思想得以广为传播。 就连汉高祖也给自己安了一个斩白蛇的志怪传说,来给自己的君主地位增添神秘感与可信度。 不光是他,从历代君主留下的五花八门的传说来看,这招应该是挺好用的。 ——这能不好用嘛,神鬼传说拿来给君权做信用背书,利用神话故事,将君主塑造成一位无所不能的至尊上神,比啥都好使,毕竟古人不懂科学,说啥他们都信。 再加上前面文景之治,累计下不少的财富,到了汉武帝这一代的时候,国库充盈,当然就可以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日子过得更滋润。那么效仿前朝,追求长生不老,也顺理成章了起来。 董仲舒的出现,更是瞌睡了递给枕头般的恰到好处。 他从儒家的经典论述中寻章摘句,再杂糅以众家之所长,造出一番“天人感应”的学说,替汉武帝完成了神鬼之说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就是神话与皇权的绑定。 有了董仲舒打下的地基,后面方士想要从这条路爬上去,也变得方便起来。 先是有个叫少翁的方士,自称“以方夜致鬼”,将汉武帝骗得团团转,还给他封了一个“文侯将军”的名号,大加赏赐。 这个人虽然后来翻车被汉武帝给诛杀了,但是却给后来的方士们打了个样。 你们瞧,这皇帝就吃这一套,富贵险中求,只要能糊弄得过他,便可享荣华富贵。 于是很快就又来个一个“高手”,叫栾大。 这个人比少翁更有水平,按他的说法,只要成了他的亲人,便能跟着他去面见神仙。 汉武帝大喜,他想要的可不就是寻仙问不老嘛? 上当的笨猪猪给他封侯拜将,还把卫长公主嫁给他,可以说是位极人臣,风光一时。 纸包不住火,后来汉武帝看他迟迟不出海,也是明白过来,直接把他腰斩了。 虽然死得比上一位惨,但是这位生前靠坑蒙拐骗,达到了世人不敢想的至高地位,从此万千方士前仆后继,以至于出现“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术者以万数”的景象。 方士们争相吹牛,在激烈的竞争中,光吹长生不老的那一套显然已经不够用了。比起描摹一个美妙的梦境去募集汉武帝的信任,当然是用巫术祸患威胁起来更能抓住人心。 就算是现在街头的算命先生也知道,说些吉祥话只能得到二十元的打赏,但是给客人抽出一张大凶,便能琢磨着从他口袋里骗出二十万来。 这个行骗技巧从古至今颠扑不破,方士们玩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于是汉武帝迷信长生不老的传说同时,也对巫蛊之术深信不疑。】 如果说之前对巫蛊方术的表述,还不够明确地让汉武帝了解祁衡的态度,那么这一大段解释,已经将他的意思表明地足够清晰。 ——无论是巫蛊鬼神,还是长生不老,都只是一厢泡影。 汉武帝产生一种微妙的信仰崩塌的感觉。 但即便是泰山崩于眼前,君主也不能率先露怯,所以他面上仍努力维持住镇定,继续聆听天幕中的话语。 【信惑神怪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首先便是这种无知对农业系统与经济体系的摧残。 为了能够找到海上的仙山,汉武帝花的钱那是真不少。 出海一次,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派遣出去,再加上船只制造的开销,多出几次就已经是相当大一笔钱了。 更不用说为了迎接神仙的到来,汉武帝还命人修建各种宫、观、殿、台、楼——如此看来,司马光说的“内侈宫室”也没错,因为不光是给神仙建新房,元封元年的封禅期间,沿途的郡国都要提前修缮宫殿和道桥。 封禅期间不光是修建的成本高,周游全国,所到之处皆有赏赐,花费的布匹数以万计,金钱更是数都数不清。 这种铺张浪费,为成就个人功名的行为,放在它所处的历史背景下虽然可以勉强理解吧,但是如果汉武帝能够和他的爷爷汉文帝学一学的话,大概西汉的盛世,还能够延续地更长远。 汉文帝和他这个花钱如流水的孙子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位多年,不为自己修一处新的宫殿,也不添置任何奢华的家居,明明坐在一个没有人可以对他颐气指使的高位上,却依然践行着对自我的严格约束。 爷孙俩的谥号也因此遥相对应,一个孝文皇帝,一个孝武皇帝。 迷信带来的影响不光是大兴土木一类的间接影响,还有更为直接的一种。 元光三年,黄河决堤,放我们现在来看,这种情况一定是不惜一切代价去疏通治理,以保证下游民众的生产生活。 但是古人迷信神鬼,以为这是上天降下的责罚,汉武帝起初还是想处理一下的,可当时的丞相建议道:“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塞之未必应天。”,汉武帝于是就去问了方士的意见,并听从之,决定不再治理此事。 这次决堤对未来二十年的下流流域内的农业生产都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但是他们还傻乎乎地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也就这么过了下去,没有做出有用的对策。 这还只是农业生产上,回到朝堂政治上,神鬼之说也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反噬饲主。 汉武帝用天人之说来说服藩王向自己臣服,这却也反过来成了他们反叛的缺口。 淮南王刘安就是靠着一个彗星的传说揭竿而起,虽然被汉武帝的铁骑无情镇压了,但是也不难看出天赋皇权下潜藏的隐患——只要造出令人信服的神话故事,民众便能被简单地欺骗过去。 更不用说秦汉时期的这种方士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封建迷信吃人的例子即便是到了今天,在新闻报道中也屡见不鲜。 对汉武帝本人来说,所有这些疲民之患的显露,都不是那么的直接,直到晚年轮台罪己他才真的意识到方士全盘都是一个巨大的骗局,幸而及时地脱困。 而引起他这一次反思最直接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巫蛊之祸。 这也是他对巫蛊迷信给他带来最大的反噬。 有关巫蛊之祸的讨论,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众说纷纭,也有人说是汉武帝在老年得子后,生了易储之心,才故意整这么一出,以此废掉太子刘据,换上宠妃新生的小儿子。 这种推论也有他的道理,但是主播不敢苟同。 汉武帝曾经和卫青说过,他多年内外征变,是为了能够让后人拥有一个更便于管理的帝国,因此才不得不劳民伤财、兴师动众。这样的帝国所需要的下一任继承人,正是像太子这样敦重好静,能安民安国者,才是最合适的。 他的原话比主播的描述更令人动情:“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这一番话言辞恳切,不像是敷衍卫青,应当是汉武帝心中确实有对未来的进一步构想。 汉武帝不仅仅是当着卫青的面夸赞刘据,他实践起来也处处透漏着对太子的欣赏。 当时的法律严格,任用酷吏,而性情宽厚仁慈的太子常常提出平反之见,深受百姓爱戴,但是负责刑罚的官员就不开心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6 首页 上一页 27 下一页 尾页
|